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节)。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931.“尽地所有的日子”表示整个时间,这从“日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日子”是指一段时间(参看23, 487, 488, 493节)。所以“地的日子”在此表示地球存留或可居住的整个时间。当教会不复存在时,地球就不再有人居住。因为当教会不复存在时,人与天堂的交流也就不复存在了;一旦这种交流停止,所有居民都会死亡。如前所述,教会就像人的心和肺:只要心和肺完好,人就能存活;这同样适用于教会和它与大人,也就是整个天堂的关系。这就是为何此处说“尽地所有的日子,播种与收割、冷与热、夏与冬、昼与夜,就永不停息了”。由此也清楚看出,地球不会永远存在,而是也有终结的时候,因为经上说,“尽地所有的日子”,也就是只要地球还存在。
然而,人若以为地球的终结和圣言中(就是描述时代的完结,察罚的日子和最后审判的地方)所预言的最后审判是一回事,就错了。因为每个教会在荒废时,也就是不再有任何信时,都会面临一次最后的审判。对上古教会的最后审判发生在它灭亡之时,如在其大洪水之前的最后一代当中的情形。对犹太教会的最后审判则发生在主降世之时。当主在荣耀中降临时,还将有一次最后审判。这并不是说到那时,地球和世界都将毁灭,而是说教会将灭亡;那时,总有一个新教会被主兴起。如,大洪水爆发之时,古教会兴起;主降临之时,外邦人的初期教会兴起;当主在荣耀中降临时,同样的事仍会发生。这也是“新天新地” (以赛亚书65:17; 66:22; 启示录21:1)的意思。
这与每个已经重生,并成为一个教会成员,即一个教会的人是一样的。当他被新造时,其内在人就被称为“一个新天”,其外在人则被称为“一个新地”。此外,每个人死后都会面临最后的审判,因为那时,他照其在肉身时所行的要么被判为死,要么被判为生。时代的完结,就是末日或最后的审判,没有其它意思,因而不是指世界的毁灭,这一点从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很清楚地看出来:
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路加福音17:34-36)
此处末期被称为“夜”,因为信,也就是仁不存在。然而,有些人会被撇下;这清楚表明,到那时,世界不会毁灭。
2596.一天早上,我远处又出现一个合唱团。我从这个合唱团的代表性物体能判断他们是中国人,因为这些物体是一种长毛山羊,一块小米糕和一个乌木勺,以及一座浮城的形像。他们渴望走近我,当靠近时,他们说,他们想和我独处,以透露他们的想法。但我告诉他们:“你们不可以独处,在场的其他人会反感你们想要与我独处,即便你们在这里是客人。”一感觉到其他人的不满,他们就开始思想他们是不是得罪了邻舍,试图篡夺别人的东西。在来世,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与每个人共享。我得以感知到他们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可能伤害了这些人,并为此感到羞愧,连同其它美好的情感;这一切都表明,他们拥有仁爱。此后不久,我与他们交谈,最后谈到主。当我称主为基督时,我感觉他们有一种反感;不过,原因也水落石出了。这种反感是他们从世上带来的,因为他们看到基督徒过着比他们自己还糟糕的生活,缺乏仁爱。但当我简单地称祂为主时,他们却深受感动。后来天使教导他们,其实基督教教义比全世界其它任何教义都更吩咐爱和仁,但很少有人照之生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